服务政府有作为,

第36期:绿色人居·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06-08 来源:未知

【摘要】: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快速、复杂的发展阶段。亚洲各国既要充分利用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

      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快速、复杂的发展阶段。亚洲各国既要充分利用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又要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社会和谐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亚洲的人居环境建设需要突破。
      本期中国人居人居会客厅(www.chinachs.org.cn)将汇聚行业资深专家、房地产业界精英,以推动亚洲人居环境发展为大背景,就城市都市景观的营造与创新、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的营造与城市品牌的提升、低碳经济下的亚洲人居环境建设、绿色低碳在住宅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时       间:2010年6月8日
地       点:中国人居人居会客厅(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大街9号院五栋大楼12层)
主办单位:亚洲人居环境协会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人居环境网(www.chinachs.org.cn)
特别支持: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
人:肖溪
 
会议现场
 
主持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秘书长肖溪
 
      【肖  溪】: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莅临今天的活动!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参与今天对话的嘉宾: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理事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元端先生;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涌彬先生;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先生;意格国际,北京意格副总裁黄仕倩女士;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陈顺先生;泛海国际居住区技术总监代炳春先生;旭辉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浩先生。
      今天我们有三个对话议题:一个是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的营造与城市品牌的提升;第二个是城市都市景观的营造与创新;第三个是低碳经济下的亚洲人居环境建设及低碳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
 
中国人居人居会客厅对话1——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的营造与城市品牌的提升
 
      【肖  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又要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社会和谐等诸多问题的挑战。中国的人居环境建设需要寻求更健康的绿色模式,通过国家、区域之间的共同努力,建设美丽都市,提升城市的品牌影响力,让绿色人居为美丽都市增光添彩,让都市的景观成为提升城市品牌的竞争力。下面有请在座的专家对如何利用都市景观的营造来提升城市的品牌做一下分析和指导。
      首先有请张司长、王秘书长、开总、陈总。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元端
 
       ◆ 打造城市景观应注重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避免千城一面。
             大力倡导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既美化环境,同时也是低碳效益。
      【张元端】:都市景观作为城市的一个窗口、名片,现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后,城市里大片的土地都用来盖房子,使得自然环境受到了影响,自然环境的空间受到了压缩,逐渐影响到人文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的城市只看到房子,看不到自然。所以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建设的时期,对城市景观的打造应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已经非常重视城市景观打造,有的城市是不遗余力打造城市景观。现在城市景观总体上发展很快,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比如说刚才讲到的城市景观打造和城市文脉的继承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一些城市打造景观以后,住在这个城市的人都不认识这个城市了,把原来的文脉破坏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是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在书本上还记着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到现场去看一看,它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在书本上,而不是在现实的城市当中。这也和我们城市建设当中对于传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历史文化保护有的城市做得很不好,把原来的旧街道统统铲平、推倒重来,所以在都市景观打造中出现了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而且互相模仿,因此使得城市景观没有特色。
      另外,在景观建设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和低碳经济相违背的,浪费资源、大而不当,贪大求洋,有的人口不多的城市搞了很大的广场,把土地资源都浪费了,这种现象在一些城市比较严重。同时,在低碳经济上也重视得不够,比如有的城市很大的草坪,但是树很少,重视种草不重视种树,这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很不相适应。特别是在缺水的城市,草坪的灌溉等等都是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城市景观里面,有一些低碳的景观元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些住宅小区或者街道,已经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电做路灯,我在武汉看过一条街都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既美化环境,又是低碳效益。诸如此类的低碳景观元素,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比如说风力发电,大大的像螺旋桨一样的,我觉得它既是发电设备,又是很好的景观元素,但是这些既适用、美观、又符合低碳的景观元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我觉得要通过我们继续宣传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模式,在都市景观建设中尽量地采用低碳的景观元素。不仅是景观,住宅也要贯彻低碳的原则。
      我相信通过我们持续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使我们中国的各个城市更加地漂亮。谢谢!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
 
     【开  彦】:全世界都在关注人居环境,亚洲地区是全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同时亚洲也是城市化发展最快,问题存在较多的地方,所以亚洲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重点。我们中国的房地产发展非常快速,城市化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今天我们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启动“绿色人居可持续发展的峰会”,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从今天一直到9月份的会议,这一段时间应该很好地宣传、推动,在人居环境里来做有意义的工作。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计划和打算,欢迎各位,我们全行业的、不同地区的开发商能够行动起来,投入这项工作。
      我们人居委一直致力于研究人居环境,研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住区层面。这是最好应用的,就是开发商最为关心的,同时也是我们人居环境委员会重点关心的东西,把住区环境搞好,按照人居环境的理论和方法打造适宜人居住的人居环境;二是城市层面。城市是一个赖以生存非常重要的机器,这样的机器对我们生活、生产,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是很大的载体,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方方面面。所以人居环境委员会提出从城市这个切入口进去,这样对于房地产商很重要,另外开发的项目都在城市里面,为城市做贡献,同时城市又为每个开发区提供很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条件,所以是互相依赖的过程。
      城市都市景观跟居民紧密相关,我们研究的不是很高深的理论,而是很贴近人的生活,每个开发商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像城市的广告、家居、景观、绿化绿地、城市色彩、城市居住空间等等,我们人居委列了有七、八项内容,这些内容看起来并不大,但是对我们促进城市之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来参与和关注的。

 
      【肖  溪】:谢谢开总。接下来有请王涌彬秘书长,请您谈谈如何利用都市景观的营造提升城市的品牌?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涌彬
 
      ◆ 《城市景观环境评估体系研究》课题将采用五大目标来营造都市景观环境,打造城市的全新品牌。五大目标即:开放创新、活跃活力、宜居宜产、保护传承、安全和谐。
      【王涌彬】:参加这个活动非常的高兴,在四月底的时候我们启动了一个课题——《城市景观环境评估体系研究》,也是从建设部正式立项的题目,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考虑到现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到了目前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把城市的品质和内涵挖掘出来。我们的城市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这30年应该说非常有成效,每个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也有一些城市提出来要三年大变样,这里面我们担心会失去自我,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如果违背了这些轨迹,跳跃式的发展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的东西,所以在我们启动的题目里面,我们就提出了五大目标,以这五大目标来营造都市景观环境,打造城市的全新品牌。
      第一,开放创新。我们把开放创新的目标作为都市景观和打造城市品牌的第一号的目标,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城市是一个越来越多样化的城市,因为城市化快速发展,我们更多的人口原来不住在这个城市,从不同的地方进入到这个城市,所以这个城市人口的构成越来越多元,而这种文化也越来越多元,这是我们城市和谐发展的基础,如果把这个多元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这对城市发展有很多的隐患,而且缺乏足够的动力,这就是我们把开放和创新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做法,没有创新的思想,我们无法应对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是前无古人,不敢说后无来者,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这样大的规模、这样快的速度,这么多的人口基数,我们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用开放创新的思路来解决。
      第二,活跃活力。我们现在的城市非常需要有一种竞争力,城市化不是一个城市实现城市化,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包括经济层面、人才层面的竞争,如果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失去了竞争优势,发展肯定就会滞后,若干年以后就会消失甚至萎缩,相对来说知名度就降下来了,所以我们强调有活力的城市氛围,来打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认为能够通过都市景观来营造的,能够打造城市品牌的方面。
      第三,宜居宜产。每个城市都以打造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目标,很多城市都提出要申请中国宜居环境,或者更高层面的中国人居奖,但是宜居的基础实际上是非常适于就业,如果没有充分的就业,这个城市不可能宜居,这就是我们网络上面得出来的一些出乎意料的结论,比如深圳就是宜居城市、北京、上海就是宜居城市,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这些地方能够提供充分的就业,有施展创业的沃土,这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很重要的基础,你要想宜居首先要适合创业,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安居乐业的里面。
      第四,保护传承。中国的城市绝大多数都有悠久的历史,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很有可能割断了历史,刚才张司长提到很重要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还有非常有个性、有特色的习俗,都是我们城市需要打造的,城市不在大小,竞争力往往反映在个性方面,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些保护好、传承好都市的文脉和文化,也包括习俗、生活习惯等等,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这个城市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基础。
      第五,安全和谐。安全和谐这个层面应该说我们这种快速的发展,本身就蕴含着很多的隐患,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现在来自于大自然的危害和一些人为的影响不断的增加,这是城市生活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的城市能够有这种相互的关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者减弱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个城市也是非常的宜居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这也是城市品牌所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我们用了这样五个内容,看似和都市景观不是直接关联的,但是它又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一些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这五个大的目标来打造都市景观,来塑造城市的品牌,这是我们核心的目的,当然也是我们这次峰会很想去体现的一些地方,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肖  溪】:谢谢王秘书长。接下来有请陈总谈谈如何营造都市景观?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陈顺
 
      【陈  顺】: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都市景观主要是指城市在规划中确定的一些东西,都市景观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基本是被动的,但是开发商有没有责任、会不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影响?我认为也会涉及一些,比如外立面的设计,我们现在在报规划、外立面是不审的,但是建筑物在这个区域能不能和周围的建筑物从色彩上、从外立面的设计上能不能和谐?假如说周围有一个古建筑,边上弄一个玻璃幕墙能不能和谐?实际上外立面的设计也体现到了都市景观方面,所以有些方面是被动的。但是有些方面作为开发商来说还是可以做的。应该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包括外立面的设计,包括外立面对城市景观的贡献。
      我前段时间早晨起来看中央电视台早晨读报节目,登了两张照片,一张是30年前在伦敦广场的照片,另外一张还是在这个位置照的,他身后面的建筑物没有任何变化;我是在北京出生的,我记得我小时候看到主要的景观都是建国门的外交公寓,很多地方别说30年了,可能10年都翻了很多遍了。所以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城市的景观虽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只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还是有得做。
 
      【张元端】:刚才你说要做很容易做,我很赞成。现在人居委的研究披露的低碳思路,我们能不能搞低碳小区?低碳小区说起来很复杂,但是很容易做,就种树,每一棵树一天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小区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把这两个相抵。如果种的树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小区排出的二氧化碳相抵,就是二氧化碳零放排,所以很容易做。
 
      【陈  顺】:我们小区里种的树是业主自己掏钱,到植树节就来认养。我们把树买好了,事先通知业主来买,10块钱一棵,我们一分钱不挣,因为业主自己种的树,他会隔一段时间来看看,这样很好。物业公司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其他部门代替不了的,行业部门只能发一个文,但是物业很厉害,所以我个人建议物业部门应该多倡导。
 
      【开  彦】:开发商现在在低碳方面也有很多可以作为的地方,低碳小区从创建低碳生活方式着手,就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创造低碳生活行为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做到这些,现在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过去小区做的都是封闭式的,现在都做成开放式的,尽量缩短步行的距离,创造步行的距离,给城市留适当的空间,给城市一些绿地空间。
 
      【陈  顺】:我们要求所有的小区都是太阳能,生活热水这一块都反映不错。我说将来再弄点灯,这些灯也得用太阳能,路灯、有公共区域的,后来他们说这边不行,亮的程度不够,我说就是不够,也要做几个,让别人看到我们有这个意识,路口的草坪灯、路灯中间的这几个,我们配了一些,觉得还不错,所以我们还是要做一些。
 
中国人居人居会客厅对话2——城市都市景观的营造与创新
 
      【肖  溪】:21世纪全球城市化高速发展,都市作为民众的主要生活空间,如何提供人类社会足够的生活所需,让生活品质加以提升是各方关注与探讨的焦点。都市景观的营造正在迅速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同时城市环境与都是风貌成为城市间竞争的关键元素。下面有请黄仕倩女士谈谈您的观点。
 
意格国际、北京意格副总裁黄仕倩
 
      【黄仕倩】: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听了刚才三位专家还有主持人对活动提纲挈领的说明,接下来我以景观和环境设计工作者的角度发表一些自己感想和经验。
      我本人是台湾人,我到中国工作已10年,也有一些中国工作的经验,我一会儿所讲的都是心里话,不一定都正确,希望大家指教。
      第一,关于城市都市景观营造的问题,中国城市的人口已经增加到6.22亿,今后中国将要面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问题,怎么开放公共交通系统?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国外BOT模式,在未来城市开放过程中,尤其是在未来二、三线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的主题,这方面我们公司是非常有兴趣而且愿意参加的。
      第二,我觉得景观主导的公共空间的营造,我刚才听专家也说,甚至于包括地产商等等,在城市的空间里面,公共的开放空间有一些项目可能是综合开发的项目,我们是觉得这个东西要解决很多功能上的问题,还有空间品质的问题,有时候以景观为主导,有时候把这些问题艺术元素的引入,包括公园的交通系统、人流系统、景观元素的布置或者是在怎么样处理和建筑的界面、和城市的界面等等各种问题,我觉得可能都会有一些思考和整体性的考量。
      第三,讨论以人为本的空间营建,对城市功能的满足,我想这块有点泛泛,我想说所有城市空间最后落到人们去使用它,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就忽略掉了人的使用,也很容易忽略掉当地文化的内容,就像刚才提到城市的名片,是不是每个城市的名片都长得一样?还是会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展现?像台湾领导一直在考虑所谓的一乡一特色,台湾那么小,每个地方长得都很像,可是硬要做一乡一特色,我想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特色更是很容易就搞出来,这个东西应该结合我们城市发展过程中,怎么样把文化的元素更好的彰显出来。
      第四,怎么样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系统,在纳入我们整体的城市规划或者一个发展空间,像德国有一个城市,做风岛系统的规划,整个城市一直有凉风穿过来,我这个城市的机理按照这个来处理,高污染的产业在城市的外侧,内部的空间怎么样让它晚上冷空气可以进来,让城市冷却下来,这次我们的世博会就用这种风岛的想法在做,这种东西在我们城市规划一开始的时候,就放进去整体思考。另外就是市政系统,就是牵扯到政府会怎么样主导、鼓励或者是处罚,有什么样的法规介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下一步就立刻可以去讨论,我们不会怎么样把我们的市政管网与排水系统越做越大,暴雨的时候还是应付不来等等的问题,而是讨论怎么样就地处理污水排放等等。
 
旭辉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浩
 
      【王  浩】:因为我是开发商,所以对城市景观比较关注。我们开发企业对城市景观一般是造势,我们更希望建设城市景观能对小区有帮助。现在的城市景观,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其实世博会没有什么可值得看的,开车在北京转一圈什么风格都有,跟看世博会差不多了,这是玩笑,但是也说出一种无奈,各个小区之间的关联性基本没有,这边是美式的,这边是欧式的,两座楼放在一起,让你感觉到城市的“美妙”,所以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考虑的。面临的景观也是这样的问题,这边是美式的景观,这边是欧洲的景观,如何衔接?其实是无法衔接的,所以中国的城市是分小区、分块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说到城市的特点,如果15年前,每个城市都选一个自己的市花,这是营造城市名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大家提起牡丹都会想到洛阳,要是问问80后、90后,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城市的名片,因为他在城市里看不到,如果这个市花一定要在城市里有特点,要有制高点和普遍性,其实这也是一个城市最主要的特点。   
      另外我觉得景观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提到的景观都是静态的,基本上都是植物,跟我们小时候说的和谐的景观完全是两个概念,2000年以后出生在北京的人,要想看看除了人以外的动物,不去动物园也得去虫鸟市场了,没有看过青蛙、蛤蟆,这不是大自然,这些小动物必须在考虑景观的同时兼顾到,这是很重要的概念。我们小区在营造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找不到合作的对象,所有的景观设计师就说这个地方种花、那个地方种草,我们原来想这个地方会不会找一种植物能够吸引蜻蜓或者青蛙,以生物链的形式去创造,而不仅仅是种植物,如果那样的话人类以后就没有什么了,这个在城市景观里面必须考虑到,但是现在考虑的太少了。
      我也是做企业的,很多做景观都是标准化的,这种东西做出来短时间很好看,但是长时间我觉得对城市的景观是破坏的,可能跟当时“破四旧”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的都是一样的,以后可能所有的植物大家也叫不出来,只有那么几种植物了,大自然的多样性都没有了,这是低碳长久以后更需要考虑的,我们低碳是为了地球,到最后只剩下地球和几种植物了,低碳不低碳也就无所谓了,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更值得大家深思的。就说这么多,谢谢。
 
中国人居人居会客厅对话3——低碳经济下的亚洲人居环境建设及低碳在房地产行业应用
 
      【肖  溪】:房地产业在引领低碳发展方面至关重要。据有关数据显示,综合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三项,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亿吨,节约费用可达7000亿元。推广“低碳地产”,打造“低碳住宅”,迫切需要房地产发展有新创意和新转型。要把绿色环保融入房地产开发创意,在旧城改造中引进低碳排放标准,实现房地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通过政策引导、低碳开发和低碳消费等方面实现房地产业转型升级。请各位嘉宾谈谈你们对低碳住宅的感受及应用心得。
 
      【开  彦】:绿色低碳是开发商关心的话题,我深信在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中,绿色低碳、节能建筑这一块肯定成为我们的一个主流方向,成为打造居住品质、房地产品质营造的重要领域。这个领域目前看起来发展得似乎很快、很大,各个城市都在研究和探讨,我觉得这个将成为我们未来十年发展非常好的一个动力。
有人感觉到现在政府出了很多打压政策,是不是会影响将来房地产的发展?我认为不是的,因为这些政策主要还是针对房地产目前不健康的因素,比如像目前整个房地产的发展结构功能体系并不完整,现在高档房、高价房占据了过大的比例,对于普通的商品房比例很少,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虽然比例不大,但是我认为没有作到位,从比例和整体发展上都不到位,所以整体的结构还是不完整的。我深信通过这次调整以后,房地产发展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理性。美国有一个绿色建筑,它有一个口号就是“精明增长”,我想我们一定会从“精明增长”这个角度去理解国家的政策,理解我们今后的品质、绿色、低碳,从这个角度去营造,更加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迅速改善的需求,我相信通过这一轮的调整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好。这次我们来了很多的开发商,希望能够在这方面积极参与、积极带动我们行业的发展。谢谢!
 
泛海国际居住区技术总监代炳春
 
      【代炳春】:我觉得低碳应用在房地产开发里面,我简单的说两个层面:第一就是规划,第二就是项目开发本身。
      目前我们承担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我们这个项目如果拆分以后,不同的开发商追求利润,卖了以后追求利润,我们广海集团首先是承担城市建设,而且同时必须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有所考虑,比如我们这个里面最早拿的八个征地里面都是住宅,后来我们觉得之前开发有很多的规划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像最早的望京、天通苑,配套设施上不去,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把其中的一个地块由住宅改成公建,最后我们这个小区包括一些住宅、办公、商业、还有公园、休闲、健身、移调、医院,还有教育,包括休闲文化设施都有,包括还有文化中心等等这些,当然这个应该是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可以这样做,做一些综合项目,然后这一个综合项目能够让老百姓在里面住、也可以工作、也可以购物,如果是这样一个思路,就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要去CBD上班,天通苑的人也要去CBD上班,北京现在也是这样的思路,成立很多的分中心、城市的次中心,这样首先建筑本身要满足一些绿色的要求,同时综合开发之后,有一些连锁的低碳产品,比如说将来老百姓住进来以后节约了交通费用、上班的费用,节约了办公的成本、居住成本,都减少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效应是长远的,所以第一个层面就是规划层面,这个既有政府的主导,也有开发商的责任感。政府的主导需要长远的规划,但是开发商本身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就更好,能从项目的规划角度考虑低碳节能的连锁反应。
      目前我正在做一些研究,包括我们小区应用的一些技术,当然没有完全成熟,包括几个方面:1、我们现在国家规范规定的节能标准是65%,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措施把这个标准提升到75—80%,所以我们想打造一些百年建筑,把节能标准提高,空调费用、采暖费用都会自然的降低。2、我们现在做的一些公建里面,我们作的建筑比较高,300多米,顶部现在也请一些美国的设计师在做顾问,他们为了可持续发展希望做一些风力发电,包括一些双层幕墙的应用,还有高速电梯在下降的过程中由势能转化成电能的技术,这样刚才张司长您刚才讲的碳综合的概念,电梯启动是用电,但是电梯在下降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电,也在研究这样的技术。包括我们也做了一些雨水搜集,还有我们现在在研究以前利用地缘,后来后期运用的时候也有不稳定的反应,我们现在在尝试用空气缘的技术,比如说今年三、四月份还很冷,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一些技术解决舒适性和能源来源的问题,所以空间缘热泵也在常识运用,它的效率比地缘、水缘还要高。包括我们那个地方也打了一口井,现在出水是75度,很好,出水量很大,我们也想把这种地热的能源利用起来。还有比如所有选用的都是变频空调,对臭氧层没有破坏的冷酶。还有因为我们也有开发的物业,我们也回访入住的这些业主,有的反映节水节电这块有一个什么现象呢?以前热水开了以后大概需要接出来几公斤的水,都是不热的,我们后来就想到能不能即开即热,打开就是热水,这样水也少浪费,这也是很好的技术。
      还有我们在尝试减灾减震,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能不能提高一下抗震的级别和等级,虽然北京市已经满足要求了,但是最近的震灾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就想把抗震措施适当的提高,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这个能不能也是一种低碳的措施。包括刚才说的建树也是,我们现在也有自己的苗木培养基地,一般都想移植一些成树,把外面的树栽到我们基地里,然后养两三年以后移到小区里,这样新建成的小区不会只有草坪没有树荫,这样也是一种措施,包括刚才黄总说的屋顶绿化、我们也正在研究,所以举几个例子,到时候跟专家再请教再探讨。
 
     【陈  顺】:低碳经济、绿色人居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低碳经济包括节能减排,除了我们国家系统性的通过一些设施的实施来完成节能减排,实际上更多的一些是通过家庭作为一个单位来实现的,假如说我们最近在全国选了10个奥林匹克,就是有房子正在开发的,我们在全国搞连锁,搞了10个奥林匹克花园,同时启动这个仪式,号召每个家庭一年做10件事,假如说一年种两棵树,一周少看一次车,大家少用一次性筷子,我们在47个城市有61个,这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我们控股的,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加盟的,但是我们这个活动得到了很多的、包括加盟的奥林匹克的积极响应,实际上以家庭作为单位,作为我们国家节能减排很重要的力量,其中重要的就是国家通过系统的设施完成节能减排的承诺,我觉得更多的包括开发商在建设的时候,更多的利用太阳能,而且最简单的包括太阳能热水的问题、解决电的问题以及包括小区整个在设计的时候,能不能在机电配置方面都从节能减排方面多想一想,我觉得可能会让成本有所增加,但是这个影响远比开发商遇到现在这种宏观调控去主动降价或者暗中降价,比这个要省得多得多,一平米也就几十块钱,所以我说开发商在自己产品制造过程中是有的做,在低碳经济绿色节能环保方面有很多事可以做。
      我一直原来有一个观点,一个事情你要让人做,最好是好人好事有人做,最好是简单容易做才有人做,否则节能减排很难做也很难衡量,而且这个事很难学,做的人就少了。而且好人好事做完以后精神上受到表扬,物质上也要得到一些,比如说能不能从发改委的角度返还一些,太阳能这个每平米给200块钱,我们小区也做了,他说从动工那天开始算,以前的都不算,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说,从我的角度来说你只要做了好人好事,是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能不能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贷款、税收、返还方面有一些优惠,你做了好人好事就得到表扬,这样就有人做。另一方面还要容易做,包括技术部门、行业的管理部门,得宣传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这个事不难,挺好做的,比如太阳能这个,也就多了一些事先安装的问题、管线的问题,把防渗漏的问题做好了,也就这样,没有什么可复杂的,所以我觉得开发商还是有得做的,尽管开发这段期间可能成本提高,但是这点提高跟后期遇到的调整相比,还不是很大。
      还有一个是北京可能缺水,所以各个小区里面不管多大的地方都愿意做一个水景,或者做一个圆形湖,或者做一个小溪,实际上在北京来说,水景在一天四季中,冬天不能用,夏天蒸发很快,所以我们能不能通过技术处理或者其他景观,我们替代一些。
      我觉得开发商应该有这个社会责任,另外一方面我们我觉得也应该号召物业管理部门,开发商建完了交给物业,最后真正能够对社区的氛围起到引导和倡导作用,实际上还是物业在做,他在门口贴几个就有人看,你开发商早就走了,比如楼道、各个出入口能不能有一些宣传,能不能给各个家门口一些提示,所以应该号召和引导我们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有一些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积极的引导小区居住的业主、每个家庭从节能减排、包括低碳经济这一方面倡导一些,包括一周能不能少开一次车,能不能互相之间并个车?能不能一个月关一个小时的灯?都可以做,所以家庭在中国的社会里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单位力量,实际上有很多事可以做。
     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也是第一次来,也非常高兴,包括今后有一些什么活动,我们奥林匹克花园也是倡导健康,我也很愿意跟开彦老师这方面做一些产品的研究,我觉得人住在这个小区里面觉得很舒适、很高兴、物业的管理也很温暖,我看就可以了,倡导引导健康,这也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黄仕倩】:关于低碳的主题,我今天来之前也做了一些准备,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有资料显示,现在所讨论的二氧化碳不是说今天产生明天就会消失,而是会待250年,就是195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所以全球会持续的温暖化,这些资料是从台湾拿过来的,这就等于说我们必须要立刻面对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度升高、温室效应,我只要每增加一度的温度,全球雨量会增加6%,这6%不是会平均分布,有些地方可能是6%的四倍、五倍,有些地方可能还是干旱,所以现在气候上才会很极端,所以我觉得今天讨论哥本哈根的这种高峰会,就是我们要去面对低碳的生活,低碳在住宅方面立刻可以做的东西包括我们从规划的时候就要同时考虑到跟交通系统连接,让它是一个低碳的公共交通系统。另外,所有跟景观的设计相关的东西,只要能够减低温室效应,增加绿化量,都可以减低碳排放量,而且造成室内的舒适度,而且减少建筑物应用的时候,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边我可以提一些在景观设计上应用的一些手法,包括我们要种大量的绿叶植物、绿叶面积,本土植物的种植,减少硬质的地面和透水的铺装,以及雨水搜集利用,我们是不是可以使用再生的材料?在国内我们永远是拿那种烧结砖、黏土砖,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再生性材料,另外我们要利用浅色的铺装,因为浅色可以增加光的反射,而不是就地吸收,而产生温室的效应。还有屋顶绿化,也可以调整室内的温度。还有垂直的绿化是同样的道理。
      刚刚这边陈总也提到了一个我们要利用生态的能源,像太阳能、风能等等,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做景观的一个灯具,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传统的灯具,把它十年以后的成本,一开始的时候用太阳能灯具的时候,十年后算一个总帐,肯定是太阳能的在10年以后体现优越性,开发商肯定不是后来跟着运营管理的一群人,所以对开发商来讲,我们算这笔帐前面投入的时候,太阳能灯具是有一定高投资额的,政府应该要有一定的职能,不管是用奖励还是强制还是什么方法,去鼓励开发商,让开发商做这样的动作,去使用太阳能。
      我也提到像风能,太阳能和风能在国外甚至有一种说法,在夏天的时候很热,可是风很少,在冬天的时候风很多,太阳照度就照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个是可以转换的,在国外有卖这样的产品,甚至是雨水搜集的东西,在国外也有卖家庭用的,日本、澳洲等等,这个东西又提到什么呢?我们生产的厂家,生产厂家要生产这个东西,要让开发商来用,或者让小区的住户提倡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个东西又是要靠政府的主导、推动,我不知道我说的话合不合适,我只是说我的想法和经验。
      我觉得很多东西更主要是把这些东西给启动起来,这些东西才会在市场上流动,才会有生产商愿意生产,才会有开发商得到合理的价格并去使用它,这样营运下来才是一个正面的行为。最后我要提到,大家都说地球是一个平的,我们其实生活在大的地球村里面,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包括我个人在内,我们很多人不管是白领还是什么,都是现代的都市人,所以跟国外的这些讨论者,其实我在北京看到很多的年轻人都在讨论这样的主题,所以我觉得拿我来说,好像是我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我愿意雨水搜集,我愿意家里放一个太阳能的东西,你叫我到哪里去买?厂商在哪里?拿我设计者的角度来说,我要做这样东西的时候,我也希望可以说服开发商,这个时候生产的厂商又在哪里?他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很丑,这就又回到我刚才说的政府一定要主导。这就是我基本的想法,谢谢!
 
      【王  浩】:我觉得听了以后很有收获,但是怎么能鼓励这些企业这是最需要探讨的问题,其实我一直在想,作为碳排放来说,一直都有一个碳交易,可能像代总这样的企业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感也不能降低股民的要求,所以无利不起早是必然的,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跟园林跟碳排放都有关系的,很多的开发商在自己的园区里植成树,直径有60、70的,一棵树一两千块钱,再贵的还有上万块钱的,但是这棵树如果用车从内蒙、从东北拉过来,运费和树价基本差不多,在旅途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如何计?但是开发商不想这个,因为他觉得这个树种完了以后小区的品质好,然后可以多卖钱,我是开发企业来的,再社会责任感的老板,他宁愿挣了钱捐给社会,赢得别人对他的尊敬,他也不愿意用在这个方面,所以就跟黄总说的概念一样的,一定要把激励机制加进来,如果不加进来,我们只是天天的喊、天天的建议,最终永远只是一个论坛、几张纸而已,而难落在每个人的身上,我觉得这个是需要更加关注的,一定要打造一个交易的平台,鼓励做低碳排放的企业,而且能让高碳的企业付出该付的代价,这是必须的。
 
      【肖  溪】:谢谢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接下来有请张司长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 美好的城市景观应体现在“和谐”上,“和谐”的景观应体现三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元素之间的和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张元端】:各位专家、企业家都发表了真知灼见,我来简单的小结一下。对于景观来说,我觉得最高的要求是“和谐”。和谐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要体现景观元素之间的和谐。景观包括很多元素,景观元素之间要和谐,和谐的摆放、布局、色彩、风格方面的和谐;三是要体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一些风景区盖房子原来都很荒凉,很好的自然状态,现在盖了很多商店,特别是商业化以后,又盖了很多疗养别墅,我记得甘肃的新龙山,我几十年前去那里,看到的都是非常漂亮的黄土高原上的绿地,后来盖了很多的疗养院、商店,听说最近在清理,把疗养院、商店都撤走,这就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和谐。所以一个好的城市景观,最高的要求是和谐,看起来舒服。
        ◆ 打造美好的城市景观,应具备四个特性(即:生态性、经济性、文化性、艺术性)
      根据大家谈的,我觉得我们的城市景观今后要具备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景观的生态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筑物也是一个景观,城市的建筑是最主要的景观,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除了建筑物以外还有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一些其它的广场、公园景观等等。大家都谈到了低碳,我们过去讲生态性,现在讲低碳,实际上就是把生态性的重点都归到低碳上来了。景观如何实现低碳化?我们要充分挖掘和运用低碳的景观元素,比如灯光照明要利用太阳能;刚才说北京地区不太适宜搞水景,像我们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小水景,建成以后只开了两三次,十多年了再也没见开过,所以如果从低碳的角度考虑,既然水资源不足就不要搞水景。
      我们也在考虑以住宅开发小区作为基础,一直扩大到城市的范畴。比如说我们的住宅小区,人居委搞了一个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我们根据当前的要求准备搞绿色小区、低碳小区,准备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低碳小区除了住宅本身的低碳以外,也包括了低碳小区的景观,景观也要低碳化,就是刚才谈到的碳综合的概念。搞低碳小区计算起来非常复杂,什么类型的小区符合低碳小区的标准?具体要量化就比较困难。所以刚才陈总说简单化就容易做,我非常赞同的。各种量化低碳的指标很多,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生活排放,都有统计数字,都有量化指标,所以每一个小区多少建筑物、多少人口、多少车辆,大体上可以计算出来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我们再用碳汇这个概念来种树,种多少棵树就可以把小区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就可以说这个小区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小区。实际上欧洲所谓的二氧化碳零排放住宅用的也是这个概念,它是用一种农作物的秸秆做成燃料,这个秸秆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比秸秆生长期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少,所以就叫叫零排放,但是零排放的概念不是一点不排放。小区里不排放二氧化碳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种树,这两个相抵,就是零排放,也就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这是景观的第一个要求。
      第二,景观的经济性。景观要经济,首先是要节约资源,不要因为搞景观浪费很多土地、大广场、大草坪,盲目的搞水景等等;现在灯光污染也很厉害,而且费力不讨好,所以城市亮化要有度。其次功能与形式要统一,这也适用于经济性,景观一般是追求形式的,形式和功能如何统一?刚才大家举到的例子,工业发电的螺旋桨可以安在大楼上,特别是有框架的那种,很漂亮,我带来的PPT里面有这样的照片,在楼上搞了三个发电的东西,既增加了楼立面造型的美观度,又适用。
      第三,景观的文化性。刚才大家谈得比较多了,一个是地方文化,第二是传统文化。各地既有和别的地方不同特点的文化,又有它本地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一般就构成了地方特色。我觉得当前的景观在文化性上面是一个重点,如何使我们的景观具有很好的文化性和传统性,这是当前景观设计、建造一个非常重要而突出的问题。我看了一篇报道,云南的某个城市,把一个很重要的文物景观给拆掉了,拆掉了以后,建设部门说文物部门只要钱,给钱就行了,他对文物景观认识很浅薄,没有看到文物、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只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文物部门要钱。因此,在文化方面三个问题要注意,一是坚决防止传统文化的切断。割断历史后,居民的认同性、归属感、城市的凝聚力都没有了,感觉像换了一个城市的样子;二是要充分重视不要过度吸收外来文化。我不是反对吸收外来文化,但是要掌握好度;三是要防止建设性破坏,一面是在建设宜居城市、美好城市,同时又在破坏景观和资源。在文化性上面我们要防止这三个问题。
      第四,景观的艺术性。艺术性目前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大,一方面景观元素单体的艺术性,有的景观做得很粗糙,不精致;另一方面单体的多样性,一个是它的精致程度,一个是多样化,现在多样化也是有问题,城市千城一面,景观互相仿效,缺乏多样性,这是单体上的精致和多样性;第二总体上的协调、和谐,每一个单体看起来都是精品,但是总体上它的摆放、布局不协调、不和谐。以上“四个性”,好的景观要全面体现。
       刚才大家谈到了城市景观的推动,我非常赞同。推动一项东西要靠政策,特别是政府主导,要政府主导来推动城市景观。主要是靠政府制定有利于城市景观形成、发展的政策,用政策来引导和约束。
      我觉得目前我们有两方面的政策非常缺乏,一个是技术层面的政策;另外一个是经济层面的政策。一方面政府要在技术层面的政策上下工夫;另一方面在经济层面上,政府应当给予鼓励,比如说企业利用太阳能就给予优惠或者奖励;反之如果浪费就要受到处罚。      
      我相信在各位的热心参与和推动下,我们的城市景观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肖  溪】:感谢张司长的总结,我们今天也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在座的各位嘉宾,共同为打造“绿色人居·可发展之路”献计献策。
      今天的活动到此圆满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
 
 
 
编辑:罗爱梅
摄像:罗曙辉
来源:中国人居环境网
报名表单
报名表
*单位名称:
*参会总人数:
*参会人姓名:
*参会人职务:
*需要房间数:
*联系人:
*联系人手机号码:
联系人电话号码: --
联系人传真: -
*联系人Email:
*确认方式:
参会人补充要求: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