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峰: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2015-10-11 14:25:43 来源:中房网

??2015年10月11日,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在盘锦市大洼县召开。365备用网址2017会长刘志峰出席并讲话,他指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美丽、健康、生态、和谐的文明社会。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指导美丽宜居乡村的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命题,不仅各地政府要重视,房地产行业和参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开发企业也要搞清楚。

    以下为讲话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响应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的号召,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讨论主题,以县乡基层政府的绿色发展经验为交流平台,在这里召开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既是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的研讨,也是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践总结。在此,我代表365备用网址2017向出席论坛的来宾表示欢迎!对辽宁省大洼县政府为论坛提供的良好条件表示感谢!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美丽宜居乡村的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命题,不仅各地政府要重视,房地产行业和参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开发企业也要搞清楚。下面,我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探讨。

??第一、生态文明是指导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行动纲领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文明形态,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被视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四大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美丽、健康、生态、和谐的文明社会;发展规律: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模式:是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发展目的:是为了生态好、生产优、生活美、生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绿水青山形容生态文明,用金山银山形容经济发展,把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比作“两座山”的关系,根本就在于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当前,生态文明在全国上下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立足点在哪里?还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我认为,中国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关键要看乡村,特别是看乡村的美丽宜居、和谐发展的程度,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没有乡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城市或其他领域的生态文明。中国的生态文明源自乡村,早在农耕时代,陶渊明就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来形容生态文明。虽然时隔千年,但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美丽宜居,仍有很多共存共通之处,都是在追求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健康、人际关系融洽、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由此可见,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入手,推进生态文明、丰富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明,既传承了历史,体现了乡村淳朴的民风和自然风,也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二、乡村是节约能源资源的有生力量。工业革命以来,占全球人口15%的少数发达国家,以50%以上的能源资源消耗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虽然物质财富成倍增长,但生态和人居环境却日益恶化。我国虽然尚处在后工业革命时期,但按照《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里夫金的说法,中国人均资源不足是长期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雾霾天气反复出现,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发展方式的转变告诉我们,必须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而乡村恰恰适合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循环发展,是节约能源资源的有生力量。引导乡村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优化乡村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秸秆综合利用为例,我国每年生产的6亿吨秸秆中就有3.5亿吨可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仅2010年一年,我国转化为燃料的秸秆就相当于节约标煤6000 万吨。既促进了秸秆的能源化、工业化、生物化利用,带来了直燃发电、秸秆沼气、秸秆人造板、秸秆木塑等高附加值收益,也为农户提供了炊事取暖等便利,同时使重点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三、乡村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是超过8亿的农村和乡镇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聚集地。近年来,我国农村和乡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不完整不配套,村容村貌不整洁,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一些地区,因为工业污染,乡村生态环境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40%的行政村没有集中供水,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庄只有35%,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只有9%。必须认识到,农村、乡镇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改善对小康社会的建成影响很大。如果守不住绿水青山的生态底线,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不仅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难以实现,也会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四、乡村是扩大消费的广阔市场。中国乡村市场是“埋在土堆里的珍珠”。乡村消费市场总额每年可达3万亿元,而且每年的实际消费能力还在不断增加。通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提高城镇和中小城市的集聚能力,不但可以拓宽农村劳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拉动乡村消费市场,带动家电、建筑、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特别是带动互联网、电商产业的发展。我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了解到,去年农村地区有7700万人在网上购物,同比增长41%,比城市增幅高出24%。目前,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投入100亿元,建设1000个县级消费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消费服务站。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内需急需释放的情况下,扩大乡村、小城镇的消费,无疑是拉动国内消费的增长点和亮点。

??第二、要抓住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的好机遇

??按照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但光有指导思想不够,还必须落实在行动和把握机遇上。我认为,当前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有以下几个好机遇。

??首先是政策机遇。中央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度重视。今年5月、6月、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农村的三次调研中,都提到了“美丽乡村”。除此之外,“美丽乡村”还多次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等中央重要文件,成为中央和国家一系列会议的主题。如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实践层面,住房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农业部,都先后开展了美丽宜居村庄、生态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试点,浙江、贵州、辽宁等地也正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浙江省安吉县,出台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由此可见,国家各种政策的出台,对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其次是城乡统筹机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只是种几棵树、修几条路,也不只是修几个沼气池和装几个太阳能热水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大中城市可通过交通、信息、物流辐射乡村和小城镇;另一方面,乡村和小城镇可利用城市设施和资源延伸,提高乡村的商贸流通业、服务业发展,丰富乡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例如今天我们看到的辽宁大洼,以“人的城镇化”为发展宗旨,以田园观光旅游、乡村旅游为发展特色,以宜游宜居宜业为发展目标,在保护的基础上,将湿地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不但促进了城乡合作、联动发展,还使县域经济、文化教育、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在城乡统筹、共同发展中迈出了全新的一步,再一次成为全国“百强县”,值得借鉴。

??三是产业发展机遇。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在浙江专门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辨证地分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生态保护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是乡村繁荣的关键。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兴起,为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产业支撑。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已成为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成为拉动乡村经济的强力引擎。我国已建成的4万多个旅游景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农村和小城镇;全国乡村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十一”和春节两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高层次、高品位的休闲方式,人们选择乡村旅游是在寻找曾经失落的记忆空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乡村旅游恰恰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生活和清新环境以及回归大自然的渴望。更重要的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还是生态经济、是无烟工业,例如浙江安吉县在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中,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增加了农民和周边居民的收入。

??四是行业转型机遇。当前,房地产业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房地产过度依赖开发,开发过度依靠住宅建设的情况正在改变。作为轻资产的乡村旅游地产,也被一些房地产企业所看好,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围绕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业的重视进行布局,并参与到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典型的有碧桂园,通过发展旅游休闲地产拓展三四线城市,在广东、贵州、海南、江西、山东开发系列的旅游度假项目。房地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结合,提升了房地产开发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也丰富和改变了房地产业的投融资模式和渠道。

??第三、如何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一、要以人为本。何为美丽宜居?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建设美丽宜居的新乡村,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现有乡村的产业基础和地域优势,找到可供村民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支撑点,让村民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不搞“千镇一面”、“千村一面”,还要扩大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规模质量,让美丽宜居乡村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二、要注重资源利用。乡村的最大资源,就是自然风光和原生态。有些乡村气候宜人,有些乡村山水相间,有些乡村文化久远,因此要在保护乡土文化和特色的情况下,多走传承之路。在规划设计方面,要通盘考虑,解决重城市轻农村、重设施硬件、轻文化教育软件的问题,防止城乡脱节。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效融合,同时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推广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持和延续。

??三、要改革创新。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投入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资金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方参与机制。政府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总体部署、制定规划、整合资源、示范推广等方面,探索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在投资建设中,要尊重村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首创精神,让村民参与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同时也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和小城镇建设,注意引导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关注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将资金引入与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养老养生有关的领域。

??四、要抓好示范。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些基本标准和功能指标体系。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作出分类布局,并提出了“风景美、街区美、功能美、生态美、生活美”等几大要求和标准体系。因此,要在这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和项目品位,真正用标准规范示范引导项目建设,使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在各地,认得到,推得开,扎下根。

??近年来,365备用网址2017人居环境委员会在美丽宜居乡村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人居委从中小城镇入手,在全国多个城市中开展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试点活动,倡导“政府+企业+社团+居民”的共建模式,将政府想建的人居环境和居民想要的人居环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城镇和乡村的人居环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标准评估和操作手段,推动政府、企业、公众在小城镇和乡村建设方面,对接资源、良性互动,为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希望这方面,能与各地政府继续进行合作。

??各位嘉宾: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让我们抓住机遇,创新改革,全面开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城镇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